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现场。
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4月20日,由省科协、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院和商洛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商洛举办。
此次论坛搭建起科协系统服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冯起,西北大学教授岳田利作主旨报告,来自省生态学会、省环境科学学会的专家学者和涉秦岭六市有关部门、企业代表150余人参加。论坛通过学术研讨、交流座谈,集聚创新资源,为秦岭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生态资产是抓手、生态效益是出口、经济效益是落脚点’,实施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优化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保护、碳源汇集等生态屏障带功能,从而提升整个秦岭区域生态服务系统功能。”论坛现场,彭建兵作了题为《秦岭生态保护基础研究思考》的主旨报告,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理论角度指出秦岭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就在去年,彭建兵团队完成了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持的秦岭北麓主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子项目的策划和方案编制,包括秦岭北麓生态屏障功能优化与生态服务系统功能提升示范工程,以及生态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今年4月,彭建兵领衔申报的《秦岭生态系统动态演化与绿色发展机制》专项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获批立项。该课题聚焦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与过程,研究揭示秦岭林体、土体、岩体、山体、水体等五体的互馈作用及其灾害效应,构建秦岭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动态平衡理论及调控管理对策,可解决秦岭面临的地质环境多变、地质灾害频发、生态屏障功能不稳、生态效益低下、人地系统不协调等问题。
“秦岭生态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将以秦岭为基地,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内在逻辑、变化趋势等基础理论研究,为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彭建兵说。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食品工程高新技术、食品安全因子识别控制工程技术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家,岳田利作了题为《秦巴山区特色食品资源加工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的主旨报告,围绕富硒食品、茶、食用菌等秦岭特色食品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提出推动科研机构、企业等协同创新,强化科技、产业、生态康养融合发展,强化多层次多领域人才支撑等建议。
“秦巴山区特色有机健康食品资源十分丰富,独一无二的秦岭健康生态赋予了其不可替代的健康价值。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力量,深度挖掘蕴藏在秦巴山区的珍稀野生生物食品资源品种,通过筛选、驯化、选育、培育建立品种库,打造秦巴山区六大生物食品资源加工利用‘产业芯’,助力政府和企业打造‘天—地—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为秦巴山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岳田利说。
彭建兵、岳田利围绕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科研攻关的故事,正是省科协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秦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
聚焦秦岭生态保护,2022年,省科协还指导建成了全省首个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类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圣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省级专家工作站。该工作站聘请长安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王文科为首席科学家,另有创新团队成员10人。
据了解,该工作站立足秦岭和黄河流域环境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围绕秦岭和黄河流域地下水和土壤污染调查、应急处置、治理修复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目前,相关科研成果已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治理修复、农药场地污染调查与修复、灰渣充填采空区等多个项目。
“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省科协将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围绕秦岭中央水塔安全、生物资源利用、特色产业转型等内容,通过举办高端学术论坛、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立决策咨询课题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为秦岭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