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在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庆祝建校100周年之际,由省科协、榆林市政府主办的能源与生态高端学术论坛在榆林学院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邵明安、种康、房喻,中国工程院院士冯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刘彦随,欧洲科学院院士唐军旺作报告。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省文旅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盛义军,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勇,榆林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许云华出席论坛并讲话,榆林学院副校长张晓主持论坛。
李豫琦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能源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扬能源优势,做强现代能源产业集群的重大部署。这为我省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深入推进煤炭综合利用与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豫琦强调,要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全面分析“双碳”背景下榆林深化改革新形势,深入探讨新时代能源与生态事业的发展趋势和路径;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提升内生动力,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他希望,省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所长,依托省科协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把更多智力成果与榆林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有效结合,解决能源领域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平衡、内生动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等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进一步推动榆林市煤炭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助力构建现代化能源产业体系,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赵勇介绍了榆林市聚焦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三大目标”,深入实施科技教育强省战略的重点举措,指出要加快建设榆林科创新城,高标准建设榆林学院新校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学院等,进一步汇聚能源化工、医疗卫生等研究机构和高端人才,推动榆林高质量发展。
许云华介绍了榆林学院的百年建校史和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办学理念,指出榆林学院将立足建设特色鲜明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引培、成果培育上狠下功夫,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全方位助推榆林高质量发展。
王锡凡院士作了题为《能源革命与3060》的主旨报告,从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讲述了能源革命的必要性,指出能源革命的核心在于发电的低碳化和用电的最大化,我国电力工业要实现转型,必须突出氢能作用的发挥,推进能源消耗革命,重视再电气化和发挥智能电网的作用。
邵明安院士作了题为《三北防护林的生态意义及陕北环境质量提髙》的主旨报告,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造背景和生态意义,提出必须加强退化防护林保护修复技术研究,科学发展生态经济林和沙地产业, 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探索陕北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普平台与宣传工作等建议。
种康院士作了题为《基因、驯化与盘中餐》的主旨报告,以生命科学发展为切入点,重点介绍了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瓶颈,分享了我国植物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突破“卡脖子”问题的科研经历,鼓励青年学生要珍惜当下,胸怀梦想,脚踏实地,勇担重任,为推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年力量。
房喻院士作了题为《基础科学的重要性——以化学学科为例》的主旨报告,从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强调了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对于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重要意义,指出开展基础研究就是服务科学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必须充分发挥化学等基础学科在煤化工领域、种业安全、医疗卫生的作用。
冯起院士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寒旱区增汇减排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思考》的主旨报告,通过国内外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减排分析,指出我国以西北地区为主的寒旱区,在风能、太阳能等低碳技术应用方面潜力巨大,要加快研究生态系统碳汇技术,在能源基地与生态战略布局高度重合背景下,推动能源开发、生态保护、增汇减排协同发展。
刘彦随院士作了题为《人地系统协调与绿色发展》的主旨报告,指出全球变化下现代地理格局与人地关系加速演化,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气候驱动下区域及全国农业格局、人地系统分异新态势,推动实施人地系统科学与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生态治理模式建设与创新。
唐军旺院士作了题为《绿氢的制备和存储》的主旨报告,指出当前国际国内在能源结构上存在的问题,从太阳能氢气的制备、存储和释放讲起,重点介绍了在推动利用太阳能的光催化水分解等能源生产领域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作用。
能源与生态高端学术论坛由榆林学院承办,是榆林学院(绥德师范)庆祝建校100周年活动的重要内容,省级部门、榆林学院科技工作者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和校友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