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饥饿其实从来都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虽然我们的生活丰衣足食,但在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依旧为温饱发愁。
说起粮食,就不得不提起一位老人。创造杂交水稻,为我们解决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好,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没错!他就是袁隆平!
最近,袁隆平接受采访的一个小视频,在网上引发很高热度,网友们亲切地称他为:“90后梗王”。乍一看有点疑惑,但仔细一想竟觉得非常合理。今年虚岁90,也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梗王。谈起带学生时,袁隆平是这样的:
脑瓜疼
(动作些许狂躁)
改论文什么的,死脑细胞的!
(还是种水稻简单)
不得不说,袁隆平真是一个幽默的科技工作者!这个视频一放出来就爆了,阅读量飙到3.7亿,讨论度直接11.9万。
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有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现在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对“挨饿”没有概念,也不清楚粮食储备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经常有家里的长辈,给小孩子们讲关于自己小时候遭遇的饥荒那些年的故事,一碗热乎乎的白米饭是很多人遥不可及的梦想。
为杜绝饥荒,相关科技工作者将提升粮食产量放在首要任务,力求先解决大家的温饱问题。杂交水稻,在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中终于被培育了出来。
咱们可能不知道,迄今为止,杂交水稻已有上千个品种,无论是泰国香米、东北大米还是超市售卖的各类米,大多都属于杂交米,全国有超过一半的稻田都是杂交稻。
如今中国的粮食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用经济学家帕尔伯格的观点:“袁隆平把西方国家远远甩到了后面,为中国争取到宝贵时间,引导中国和世界过上不再饥饿的生活。”
杂交水稻的意义,是帮国家守住了粮食底线。
2
有人说袁隆平沽名钓誉?
袁隆平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创造者、研发者。50多年来,袁隆平始终在农业科研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致力于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一位喂饱了世界十几亿人口的老人,一位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伟人,他不是常驻实验室的科学家,他是流连田间小道的真“农民”。
1996年 - 2000年,超级稻指标亩产700公斤。
2001年 - 2006年,超级稻指标亩产800公斤。
2006年 - 2015年,超级稻指标亩产900公斤。
2016年,超级稻指标亩产1000公斤。
超级稻的亩产用四个字就可以形容:提前完成。
现在的目标,是1200公斤。
2018年5月22日,位于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有机覆膜直播试验示范田进行测产验收,测得亩产1065.3公斤,创下海南省水稻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去年袁隆平团队,成功试种“沙漠海水稻”!又一次震惊了世人!沙漠——淡水少,多沙尘暴,昼夜温差极大。就是在这样严苛的自然环境中,袁隆平的团队种出了耐盐碱“海水稻”,量产还不低!与此同时,种植海水稻还有改良土壤、降低盐碱的效果,有望能化盐碱地为良田。如今袁隆平的团队,将这个项目叫做“中国拓荒人计划”,已经在全国六地试种海水稻。
3
90岁的袁隆平,图什么?
快90岁的袁隆平,还在前线探索。本可以像别的老头一样,逛公园、下象棋、遛狗、游泳、晒太阳,但袁隆平没有,依旧弯腰在田里,不断研究新品种。哪怕是5月28日这天,两院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仍然不见袁老身影,当时他正和团队在青岛试种耐盐碱水稻。
袁隆平曾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
想要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只有开源和节流。袁隆平不断改良水稻使之亩产一年胜过一年,粮食产量增多,此为“开源”。我们也要节约粮食,此为“节流”。即使吃不完,也不能浪费。一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就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