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陕西省科协在“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座谈会上作主旨分享
发布时间:2023-12-05     作者:--       来源:省科协宣文部      分享到:

12月1日,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座谈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主持会议。宣传工程各主办部门,有关高校、科学家亲属和艺术家代表等围绕“感受思想伟力 燃烧精神火炬”“弘扬科学文化 激励自立自强”开展主题研讨,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代表地方科协作主旨分享。

1.jpg

贺军科在讲话指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杰出才干、高度文化自信的优秀青年担负时代使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展开的。

2.jpg

贺军科强调,深入推进这项工程,要更加鲜明地突出我国杰出科学家爱国奉献的宝贵品质。大师之荣光,不仅在于其深厚学养和科学贡献,更因其宝贵品质和优良学风行为示范,激励后人。弘扬以爱国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艺术呈现一代代科学家爱党爱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是大师剧创排展演的魂魄和源泉活水。要更有针对性地贴近青年学生思想现实。要善于把握并主动适应青年的思想现实,坚持“师生演校友,学弟演学长”,以学生为中心由内向外、由远及近的艺术表达,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精神归宿和国家认同,在参与创排中实现从被动教育转为自我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抽象的精神标识走进青年心田、扎根思想深处。要更加突出地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广泛动员科技、历史、文化等专业力量,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不断塑造有思想有故事的科学家原型,推动工程扩容提质。要不断将工程经验推而广之,依托院系打造一批宣传科学家精神的功能型柔性组织,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方式,形成量大面广的小微剧目产出效应,打造“一院一团一剧”的众创生态。要更加主动地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要广泛动员艺术家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走进校园,为提升工程的艺术水平提供有力支撑。要积极探索社会力量支持工程实施的机制和手段,引导更多传播媒介、文化市场主体加入,让科学家精神走出校园,在更大舞台绽放。要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剧目成果开发利用效能,全方位展示剧目创排的点滴花絮,让科学家精神成为“网络思政课”的重要元素,奏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3.jpg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作题为《实施弘扬科学家精神“五个一”工程,凝聚形成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的主旨分享。他指出,宣传工程高度契合了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和“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的要求,探索形成了科技、教育与人才培育融合发展,科学与艺术融合发展,传承与创新融合发展的大思政课新模式。陕西省科协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责,守牢爱国与奉献这个中国科学家精神和中国科技发展史的底色。必须牢牢把握服务“科技自立自强”的主线,以富有感染的艺术形式,凝练提升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的时代精神元素。必须始终坚持“装台”定位保持持久生命力,体现群团工作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法。他表示,在剧目展演的基础上,陕西省科协探索实施弘扬科学家精神“五个一”工程,通过推出一组弘扬科学家精神剧目、创建一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组建一支科学家精神宣讲队伍、出版一套科学家精神丛书、拍摄一系列院士专题记录片,打造科学文化传播立体品牌。


“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是中国科协2012 年牵头发起实施的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旨在集中展示共和国脊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形象,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引导广大青少年和科技工作者勇担科技自立自强重任。工程实施十年来,已陆续有19所高校加入,产出20部大师剧目,进行了430余场演出,吸引了50多万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观看演出,逐渐成为我国推进思政德育教育的有力抓手。

5b4884013ef2bccaefa17b6d37d74ed.png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文联等主办单位代表、19所高校代表、地方科协、文艺界代表等近百名嘉宾参会并观看了话剧《钱学森》。